一行的空白处一闪又一闪,她看着这个闪动的光标渐渐发呆,眼前仿佛看到了两根光标在一下一下闪烁。
而且她第一次发现,光标闪烁的速度大概就是一秒一下,或者一秒不到一些,看着看着她竟然着魔一样数了起来
1,2,3,4,5,6......
数到一百多的时候,潘小青被胃里面的又一次翻搅打断了着魔的数数状态。
她发现这个光标真的是一种折磨人的妖怪,它的速度几乎就和看着它的人心跳的速度一样快。
算了,放弃吧!也许你不是那块料,别以为写了几年专栏有了一些读者自己就能一直在这个行业混下去。
一开始也不过就是想要尝试一下而已,难道真的以为自己能像国外那些,比如纽约金融时报专栏作家那样,一直到满头银发,他们的文字和观点仍然很受主编和读者的喜欢吗?
不过是芸芸众生中小小的一个,不过是有人赏饭吃给了机会刊登几篇专栏。
>甚至于,不过是因为爸爸妈**基金会捐赠过一些学校和医院,所以那些专家才愿意配合她的采访嘛。
至于那些获得赞赏的选题,说到底也是因为有专家愿意配合她,愿意告诉她那些内容,潘小青才有素材去写下来。
要是没有那些愿意帮忙的专家,她潘小青凭什么能比其他专栏作者写的更好呢?
说到底要采访到一个医生或者要采访到一个专家本身就是有门槛的,因为一些与她本身才华没有关系的外部条件作用之下,她获得了特殊的权利,然后她得到了那些别人得不到的内容。
最后,她把这些内容写成了专栏,仅此而已。
在这个过程中,潘小青问自己,在这个过程总她究竟做了些什么呢?
没什么,她根本也没有做什么。
这些事情是一个作者做的吗?不!这些事情一个自媒体的编辑就能做好,她只不过是拿着录音笔做了一些采访工作,问了一些问题,将内容导出成文字之后,将文字做了整理,稍稍将不连贯的地方变得连贯一些。
但是内容根本不是出自于她的笔,更不是出自于她的大脑。
这些内容是别人工作的内容,是别人经验的一部分,与潘小青这位作者毫无关系!
想到这,潘小青的思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