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而体现在情绪上与性格上,一些细节上的设置反而是比较少的。
想到辛小丰你第一个想到的是他整个人物的质感,而并不会想到他某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
徐横舟所说的这个细节加上去的话,倒还真的能够为这个角色增加更多的一些厚度。
试想一下,一个年轻的协警,你听到这个描述,你大概率不会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有故事的人。
但如果这个年轻人刚出场没多会儿,就有一个自制手卷烟的镜头,抽的烟也是自制的。
你就会对这个年轻的协警有更多的遐想空间。
他为什么要自己去手工制作卷烟呢,是因为穷吗,还是因为怀旧呢,还是因为单纯地喜欢手工卷烟与一般香烟与众不同的味道呢?
等到剧情的后半段,将辛小丰抽烟与指纹这件事情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可能观众还会产生更多的联想。
而危笑写出来的另外一个补充设定,就更是让这个徐横舟想出来的设定有了潜在的线索。
手卷烟包括整个制作手卷烟的木工活都是辛小丰的爷爷教给他的。
须一瓜在写这部的时候,可以把男主逃犯三人团的整个背景都虚化了,并没有具体地去描写他们的出身,他们的家庭,他们原先的亲人。
仿佛他们三个人全是孤儿。
第一个是因为不好写,第二个是因为文学上的设置。
如果罪犯有了亲人的话,那么会涉及到更深层次的道德方面的东西,比如说他在这些年有没有和亲人联系呢?
他为什么不能够为了亲人回去自首呢?
所以须一瓜虽然没有在中具体说明,但已经默认了他们的亲缘关系浅薄。
而放在电影中,这一条也是适用的。
本来这部电影就没有过多的去讨论关于伦理道德上的东西。
所以在危笑所提供的设定中,辛小丰虽然有爷爷,但是爷爷也已经去世多年。
而他对爷爷这部分的回忆也不会出现在整个电影的前端,只会在电影的最末尾,当辛小丰被判决安乐死的时候,把这一部分的内容放到回忆里。
在场以徐横舟为首的三个人觉得危笑补充的这个设定简直是神来一笔。
直接就在电影的末尾给这整部电影升华了一下。
虽然电影中途不讨论伦理道德的事情。
但是在电影的末尾抛出一个引子,让大家知道,辛小丰也是有亲人的,那么另外两位罪犯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