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斥者,则认为宁远的治学之道离经叛道,流毒极大。
做为一位真正的读书人,简放深知,文风一道,对于一国一朝的影响极大。文风正者,国必兴。文风邪者,国必衰。
宁远的治学之道既然已经在大楚文人中引起了广泛的争议,简放便决定亲自到宁远游学一番,看看宁远的文风究竟是正是邪。若正,他便会极力推之。若邪,即便杨家威震朝野,他简放也要以死相争,为天下读书人争一个明明白白。
于是,青衣小帽,仅带着一名亲随,简放离了京城,便直奔宁远。
一进入宁远的辖地,简放便觉得耳目一新。
简放上一次到宁远,还是大楚与七国那场大战后的第二年。
那时的宁远,初经大战,百废待兴,是一片真正的苦寒之地。绝大多数人的脸上,都带着愁容。
而时隔十余年后再至宁远,简放能够真切感受到的一个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许多人的脸上,都带着笑颜。偶尔在路边茶肆打尖的时候,从茶客们的言谈中,简放也能感受到,谈及如今在宁远的生活,他们是发自内心的高兴。
继续前行,离宁远城越近,简放便越是惊讶,甚至是震惊。若非万分确定,他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了地方。
这还是西北之地吗?
简放一路行来,举目所见,尽是郁郁葱葱的树林。许多树木,明显是种下去才几年,尚未成材,却遍覆宁远之地。简放可以想见,再过十年八年,这一片西北大地,会是何等气象。
不仅如此,简放还见到,这片千百年来一直饱受干旱之苦的西北大地,如今却河道纵横,沟渠相连,遍布乡里。
简放一问才知道,这些河道和沟渠,都是这几年宁远官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开凿而成,与流经宁远的清澜江相连。而参与这些河道与沟渠开凿的,除了宁远的百姓,还有数以万计的宁远官兵。
有了这些纵横交错的河道与沟渠,简放看到的,不再是曾经的遍地黄沙,而是千里沃野,还有河道上来来往往的繁忙商船。
及至进入宁远城,才行了一小会儿,简放就觉得,自己是不是又回到京城了。
但见宁远城中,街宽路阔,整洁干净。街道两旁,绿树成荫,商铺林立,鳞次栉比。街市之中,人来车往,繁华无比。
而且,宁远城中,同样有一条极为宽广的河道,穿城而过。河道之中,各种大大小小的船只川流不息。
在宁远住下之后,简放用了近十天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