辈们也都成长了起来,便像是禽厘胜那样,周游列国而去。
只不过两个人都有一种默契。
不周山脉在夏朝的北方。
而禽厘胜却是带着墨家的人往南边而去。
荀轲则是选了东方。
两人都不约而同的避开了仙道。
或许他们心中也明白,在凡俗中行之有效的一套东西,一旦有过于高深的力量闯入,就很容易支离破碎。
蛛网或许能缠住比蜘蛛大很多的猎物,但过于庞大的东西,也能轻易将蛛网撕扯掉。
但天下甚大,总有一些地方。
需要墨家,也需要儒家。
在仙人尚未触及到的地方。
至于夏朝,这些年也一直稳扎稳打。
唯一值得一提的大事,便是荀轲离去之后,商没过多久,就来了一次诛杀儒生。
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一口气砍了千余位儒生。
其中有权有势者占了一大半,剩下的一小半更有权有势。
毫不夸张的说,荀轲前脚刚走,商后脚就将儒家的中坚力量给砍了一大半。
不能说是人走茶凉吧,只能说是恨不得赶尽杀绝。
这当然不是因为商跟荀轲有大仇,更不是因为商非常仇视儒家——他就是荀轲的弟子,也算是儒家的学生,可那跟他砍儒家的人有什么关系?
他要砍人,理由也很简单。
那些人活该被砍。
问就是触犯了夏朝律法,死有余辜。
此前便是荀轲都参与到编撰的法典,其实并没有很好的施行下去。
总有人阳奉阴违,甚至多有驳斥之举。
因为儒家的言论本来就很开放,要知道荀轲自己就是师从墨者,然后自立一家宣扬道义的,开山师祖都这样,后辈们自然也有样学样。筆趣庫
多是批判法典不近人情,毫无“温度”,不懂得张弛有度的道理。
连如厕都要规定地方,否则就要挨罚,甚至可能坐牢,天底下还有这么可笑的事情么?
因此荀轲在位之时,便是儒家都有很多人不肯服从。
这和荀轲的能力没关系,只能说当初为了驳斥墨家所造成的影响,留下的后患。
荀轲一走,商立刻就动身了。
一口气抓了千余位儒生。
当所有人都以为商是昏了头的时候,他砍了那些人的头。
自此之后,再也无人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