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忽必烈时代”,这已经成为交战双方全都默认的“战争规则”了。
于是乎,陈长生的后下多了好几十个位等待被“赎回”的部落贵族。
毕竟赵深和陈长生全都对草原上的规则十分熟悉,所以他们并不把这些贵族当做战俘,而是看做是一种财富。如果杀掉对方,就等于是事实上的“财产损失”,不仅赵深不会同意,连巴拉、特木尔等联盟当中的各个部落首领也绝对不会同意。
所以,这些个身份高贵的战俘,就得到了还算不错的“战争待遇”!
“我们之所以向你们投降,就是因为你们是蒙古人,你们是守规矩的。”
自从汉王朱高煦率领数万明军赶上来之后,已经死死的咬住了对手。而且朱棣亲自率领的北伐军主力已经在肯特千山以东组织防线,堵住了敌人西撤的路径。
敌人的数万人马,已经被堵在乔巴山一带的狭小区域之内,只能且战且退,距离最后的战败也不过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已。
作为敌方的最高首脑,本雅失里原本就不是一个威望很高的铁腕人物,他的军队更多是属于一种联军的性质。
朱棣是明朝的皇帝,本雅失里是西蒙古的推出来的首领,但他们却在东蒙古打仗。事实上这些“俘虏们”并不是很在乎战争的最后结果,只是遵照传承了千百年的习惯,谁更强大就依附谁而已。
无论明朝的皇帝的有多少人马,他最多也就是取得一场胜利而已,却不可能真正的占据广袤无边的草原,因为那没有意义。
就算是朱棣战胜了西蒙古的“大汗”,他也不可能真正统治这片草原,因为汉人只会耕田种地,牧马放羊那是蒙古人的生活方式。
即便是本雅失里大汗最终战胜了朱棣,大家的生活也不会有什么本质的改变,所以无论谁胜谁负,都只是两个大人物之间的战争罢了。
当本雅失里的战败已经成为定局的时候,除了他带来的那些西蒙古军队之外,几乎没有多少东蒙古的军队会真心的和明军拼命:反正这不是我们的战争,为什么要拿自己的性命去拼呢?
所以,成建制的投降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但投降也是有区别的:面对明军的时候,这些东蒙古的军队不仅会拼死抵抗,而且还会下意识的朝着赵深这边靠拢,然后一群一群的向漠东联军投降。
因为漠东联军的首领虽然是赵深,但这个联盟的主题确实漠东各部的蒙古人。
蒙古人向蒙古人投降,并不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