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败亡有诸多内生原因,但恰逢小冰河期的严寒气候,全球进入长时间的严寒天气,仅洪武到崇祯18年期间,自然灾害便高达1101次。超过元朝统治时间100年发生的水灾、旱灾、雹灾、蝗灾、地震、风灾、霜雪、瘟疫等总数450次的2倍多。
这些灾害导致全球粮食大幅减产。贫民百姓吃不饱、活不了,造反就成为了一个必然。而本应成为救命稻草的高产粮食土豆,却因官僚体系,没有得以普及栽种……,简直可悲可叹。
“还有这个面包树,虽然无法在国内大面积种植,但我们可以在南海以及靠近赤道的岛屿大量种植,这种果树的口味、产量等都上佳……。”马速再度抛出了让众人吃惊的一种粮食。
众人皆面面相觑,十分震惊。
之前马速说要去收集高产粮食,大家猜想就一两种而已,产量也就是现在水稻、小麦的2倍左右,哪知今天完全是颠覆了他们的认知。无论是数量还是产量,尤其是味道还极为可口。可作为主粮、也能当成蔬菜。
介绍完毕,马速便安排行政管理团队,尽快在弯岛防守严密的军垦农场里,设立一个特殊种子基地,培育这次带回来的各种粮食和蔬菜。为将来在全国逐渐推广,积累经验和种子数量。并一再吩咐,决不能让种子外泄。x33
虽说本就要极力推广这些高产粮食,但时机很重要,不能为了普及良种而影响到中华阁的整体战略计划。
尤其是金朝、南宋这些腐朽没落的政权,一旦粮食充足,或许带来的并非是百姓安居乐业,而是战争的开启,最少有可能延长他们没落的进程。无论怎样,对中华阁而言,都是适得其反。x33
许多时候,粮食也是一种武器。
“好了,正题说完了,大家还有什么需要提交讨论的议题吗?”
“总阁主,我们都知道你心怀百姓,何不将书院的内刊《资讯快报》扩大版面,改名后公开发行。这样就有了一个与各大王朝民众宣传我们中华阁理念的渠道。否则我们有再多惠民政策,也无人知晓呀。”时任逍遥书院第三任院长的辛弃疾这时插话到。
辛弃疾现仅31岁(1140年出生),字幼安,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前世是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是历史著名的爱国诗人、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这一世早早被求贤若渴的马速盯上,15岁就被邀请进入西溪书院就读,毕业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