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五谷的公子哥了,向勤于耕种的百姓们请教之后,关于农业的基础知识,还是有一点点了解的。
北方种植小麦。
南方种植水稻。
北方一般都是一年一熟,南方一般都是一年两熟。
只有在更南边的炎热地方,粮食收成才能够做到一年三熟。
而在这里发现的新的种子,它无论在南北方,都能够做到一年三熟的地步,而且就连各种苛刻的环境条件,都可以毫无难度的进行克服,并且茁壮生长!
别的暂且不提,就说草原之上吧。
从古至今。
华夏不知道有多少次,率军攻入了草原之上,将游牧民族打的节节败退、狼狈逃窜。
但是,由于这片土地不适合耕种,所以很少会在这里修建城池、移居百姓,在数十年之后,游牧民族又会卷土重来,占据着这片草原,虎视眈眈的窥视着中原。
对于华夏的帝国而言,这片草原就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然而——
现在,情况可就不同了。
只要能够种田的地方,那必然会有华夏的百姓出没,以前是无法在草原上耕种,但是现在拥有了超高适应能力的明稻,那只要将其种下去,稍微打理照料一番,就可以收获大量的粮食,这绝对会有饿的活不下去的百姓们,前仆后继的前往草原。
如此一来。
就可以让北元彻底失去了他们的立足之地!
“这个产量......假的吧?!”
如果说。
明稻的超强适应性,两人还能够理解。
那么,看着这个离谱的亩产量,两人就彻底蒙圈了。
在土豆、玉米、红薯等高产农作物,尚且没有传入大明帝国之前,百姓们常以水稻、小麦、粟米为主食。
虽然。
从古至今。
由于培育耕种技术的不断成熟,粮食的产量也在不断提高着。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平均亩产106斤,到汉代时期的平均亩产126斤,再到魏晋时期的平均亩产180斤,唐朝平均亩产的276斤,宋朝平均亩产的450斤,以及现在大明帝国建国前后的平均亩产——600斤!
换算成这个时代的计量单位,也就是亩产五石!
饶是如此。
距离明稻的亩产三十石的产量。
仍旧是相差甚远。
两者甚至都完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