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认真读书的考生而言,武举笔试其实非常容易。
《小学》、《大学》、《论语》、《孟子》,只需任选一篇。
《武经七书》,七本兵书,也只需任选一本。
俞大猷选的是《孟子》和《孙子兵法》,结合武试各科成绩,仅拿到第三名——他骑射拖了后腿。
跟文考科举放榜的热闹不同,武举放榜之时,竟无闲人来看热闹,只有武举人自己在那儿傻乐。
马不停蹄便是殿试,可惜规制寒酸,竟选在武英殿举行。
明代初年,朱棣还在武英殿召见大臣,后来全在文华殿召见。
现在,武英殿已经沦为皇帝斋戒的地方,太后、皇后也在武英殿召见命妇。除此之外,武英殿便是编书、绘画的地方,翰林院官员编书又不喜欢在这儿,结果武英殿常年聚集一批宫廷画师。
唐伯虎如今挺滋润,武英殿成了他的老窝,每年有一半时间都在此作画。
也就李自成读书少,打下北京城之后,居然在武英殿宣布登基,他以为武英殿是专门论武的地方呢。多尔衮也有些拎不清,诸多大殿都不选,偏偏要在武英殿摄政(也有李自成烧皇宫的原因,武英殿正好没被烧着)。
这是文官们的傲娇和鄙夷,虽然同意大开武举,却把武举殿试设在武英殿。
一百九十八位武举人,除了十四个文化水平实在不堪,其余一百八十四人全部录取为武进士。而没考上武进士的那十四个,由于武艺不错,也被朱厚照招到豹房听用。
来到武英殿,考生见到皇帝激动不已,皇帝见到考生同样非常高兴。
朱厚照喜欢武人,眼前都是勇士,天下英雄尽入吾榖也!
殿试为策论,扯了一堆圣人之言,皇帝让武举考生讨论为将之根本。
俞大猷的军事思想承自《孙子兵法》,写策论自也是《孙子兵法》那套,谈天时、地利、人和,谈后勤,谈国力,谈谋略。不过笔锋一转,他认为如今军制糜烂,为将者首先该清廉,不能克扣士卒粮饷,否则说什么都没用,士兵们根本不愿打仗。
接着,俞大猷又说,粮饷不缺,则有士气。但还应军纪严明,地方卫所不知军纪为何物,这样的军队是没法上战场的。
反正都是些非常实际的东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王渊没有参与殿试阅卷,全都是兵部官员评判。
朱厚照把排名前三十的答卷,让官员念给他听,最后选了俞大猷为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