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史就是有这好处,太阳底下无新鲜事,参考各个时代的情况,总有类似的参照对应。
李彦毫不怀疑,内卫一旦也使用类似于公使钱这样灵活变通的钱财,日后李治绝对会从这条入手。
再有功劳,一个贪腐罪责,也能把人撸下去。
这位圣人在规则之内坑臣子的手段,炉火纯青。
所以既然安氏有胡商的路子,他当然要好好运用起来,手下不该碰的钱不要碰,宁愿自己去赚。
叮嘱完安神感后,李彦看向郭元振:“元振,你也是今科赶考的士子,我的同窗好友康达,就交给你了。”
郭元振微笑起身:“请李机宜放心,我打听了不少考官的喜好,还以为用不上呢,康小郎君来了可太好了!”
李彦笑道:“你的科举水平,我是相信的。”
这话真不假,郭元振出身平平,文化水平也一般,可历史上的两年后,他会以十八岁的年纪考中进士。
那不是明经科,是几乎轮不到外地人染指的进士科!
贾思博知道了,得羡慕死,大唐无数诗人才子知道了,除了王勃外,都要捶胸顿足。
凭什么啊!
奇怪的是,郭元振十八岁高中进士,可以说春风得意,但以进士及第的功名,在一个穷县干县尉。
一干就是近二十年,都没有得到升迁,比狄仁杰还惨。
所以李彦有理由怀疑,这是主考官的套路。
外地考生都觉得,进士都被长安二馆六学包揽是吧,那我们就录取几个穷地方低出身的,以示公正!
郭元振中了大奖,成了考官故意树立的一个典型,可能也与他会揣摩考官喜好有关。
但中了进士后,后面的升官提拔,还是按照家世背景来,有名无实。
于是乎,这位十八岁的进士,险些一辈子当个小县尉,后来还是武则天破格提拔,才一发不可收拾,守境安民,两朝宰相。
郭元振自然不知道自己原本起起落落的生涯,自顾自的计划着:“明天我带康小郎君去贡院学宿,给他安排个好位置,李机宜府上的书,也借我们些吧!”
李彦点头:“好!”
“帮我搬书!”
郭元振拉了拉彭博通,彭博通很听话的站起身,跟在他身后。
“弟弟,我也帮你!”
康猛明白了,带着康达起身,一起往堂外而去。
李彦挥了挥手,杂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