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是宰相,一个个拿捏时机,发起飙来都很厉害。”
卫国公府内,李彦悠然品茶。
李德謇坐在对面,倒是期待起来:“这次武后闹得太不像话了,陛下会废了她吗?”
李彦道:“除非皇陵派上用场,否则废后的希望不大。”
李德謇怔了怔,脸色变了:“元芳,这种话万万说不得!”
李彦沉声道:“此次灾情,单是武后一人的责任么,也许陛下并不希望关内长安大乱,可他若不是防备太子防到了那般地步,也不会到如今的地步!”
没有外人在场,李德謇沉默片刻,终究叹了口气:“陛下若是有几分先帝的胸襟,确实不至于这般。”
李世民对于李承乾是真的很信任,军政大权交托了许多过去,对于一个发动玄武门之变上位的皇帝来说,太难得了。
看看后面李隆基也是**上位,对儿子忌惮到何等程度,人说虎毒不食子,他是一日杀三子。
但或许也正是得到的有恃无恐,李承乾自己作,把喂到嘴里的皇位给弄没了,李德謇的命运也由此改变。
他不禁有几分唏嘘,又担心道:“郝侍郎不会重蹈上官侍郎的覆辙吧?”
李彦想到郝处俊一家原本的凄惨下场:“我会尽力保郝侍郎无碍,他此次出手十分关键,废后风波,是对权威的一场考验。”
“要么权势大增,如同上官侍郎废后失败, 武后立刻名正言顺的参与政务,培养北门学士, 夺宰相之权。”
“要么权势大衰, 倒退回正常的皇后。。”
“武后就盯着文献皇后独孤氏, 想要二圣临朝,名正言顺的掌握权势, 但历朝历代,掌权的太后倒是不少,掌权的皇后有几位?”
“能如文德皇后那般, 辅佐劝谏君王,就已经很不错了。”
李德謇道:“人心总是不足,怕就怕万一陛下依旧力挺武后,为其撑腰,那该如何是好?”
李彦道:“这点我倒是对陛下有信心, 如今关内大灾, 长安动荡, 他会顾全大局的。”
还记得第一次入长安,与丘英一起, 在紫宸殿内面圣时, 李治当时所言:“高祖开基, 太宗肇业, 我唐家三代受命,忧勤百姓, 经邦帝业, 乃享太平……”
“我唐家”而不是“我李家”,正是家国一体的思路, 李治所作所为也贯彻这一点, 心中是有国家大局的。
武后就没有这个格局,她的大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