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正规军,士气正旺的白波匪,而且其首领郭太作为黄巾余孽,恐怕跟公孙珣是没什么好话可说的;至于走上党去河内,路是比较难走的,沿途山地、关卡颇多,但上党的匈奴正牌单于于夫罗和自称太守的张杨兵却比较少,而且双方有**洽谈的可能性。
平心而论,如果公孙珣此时兵力充足,他绝对会分兵,但他只有两万兵,所以保险起见必须要作出决断。
其次,是谁来坐镇晋阳担任太原太守的问题。
说实话,真要是只选一个合格的太守,公孙珣手里现在可以用的人那就太多了,别的不说,郭勋、郭缊这哥俩能力和资历毋庸置疑,王泽的哥哥王柔也在家闲着,同时表达了臣服的意思,但是这些人在公孙珣集团的内部**分量却未免可笑了些。
实际上,按照计划,公孙珣是准备让这些有丰富行政经验和**资历的‘新人’放到自己腹心之地去做事,然后把常林、杜畿那些自己真正信任和依仗的年轻下属调到这些关键节点上来。
换言之,照理说,这时候应该把常林或者杜畿调来担任这个太原太守。
但是问题不是这么简单的,因为太原或者说晋阳这里,需要的不止是一个太守。
话说,公孙珣虽然靠着手下的善战和内应的帮助,轻松攻下了晋阳,但任何人都不可能否认这座城池的价值!实际上,公孙珣经此一战后,并陷入到进军方向的难题后,反而彻底明白了为什么太原是晋地的核心所在!
原因很简单,地理摆在这里,军事优越性也摆在这里,这里就是晋地的腹心……一城在手,北控雁门,西压河东,东扼上党!
换言之,晋阳不仅是此时此刻公孙珣与他幽州军的命根子,甚至也是以后战略规划中一个重要到仅次于昌平的**节点。
所以,此地必须要有一个既忠诚又有**分量的人来驻守……一方面可以让公孙珣放心引兵南下,一方面又要让太原世族和幽冀旧部全都无话可说。
但是很可惜,公孙珣此时手头上并没有这么一个合适的人选……郭勋、郭缊、王柔三个人还不能够被信任,也不会被公孙珣的那些属下所认可;而常林和杜畿还没有这个**威信压服本地世族,并在将来统筹晋地。
真要说合适,那也只能是吕范、王修、审配、董昭、公孙范这寥寥几人,但除了王修,其余四个人都有自己的战略节点需要控制,怎么可能隔着几百里路把人调来?
至于说王修王叔治,公孙珣还要打仗的,真离不开他在后面操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