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一万五千卒为北方边军戍卒,有戍期已满或将满的,延期一年,一年之后,朝廷再行调戍轮换,当然,得期待这年平稳度过。
剩下的,多来自燕山、河北、河南的地方都司军队以及乡兵,还包括五千番骑。到如今,大汉军事体系中的番兵,是越来越好用了,每有战事,总免不了征调,此番北伐是征召规模最大的一次,这些军队自主权很少,但很好用,就是一块砖,朝廷哪里需要,就填那里。
辽东驻军,主要屯于四个地方,其一乃是新夺取的通州地区,留兵两万驻守,控制松辽平原中部,向北威胁黄龙府,向南拱卫辽东。
其二自然是辽阳了,剩下两处,一为辽东南来远地区,针对高丽国,只有驻兵五千,不算多,就是看不起高丽的威胁。另外就是扼守辽西走廊尾端,控制燕山、辽东进出口的锦州了。
余者,多分布于辽东诸州城,在地方官兵及治安体系构建完成之前,承担着戍守及治安的职责,协助各地官府管理地方。
到十一月中旬,随着最后一批五千人军队自辽阳起行,辽东大撤军也基本宣布结束,而这也意味着,刘旸在辽东的差事也差不多结束了,距离他立刻辽东,也不远了。
北伐虽然结束了,但东路军机构并未撤除,北伐行营仍旧设置在辽阳,行营下属直辖的护卫兵马也在整备之中,各级军吏也在做着最后的收拾,准备随太子返回。
近段时间以来,赵匡胤与高怀德两位统帅,倒是进入了一种放松的状态,这是自通州之战以及来远之战后的事。都有意识地卸下军权,放手让太子去操持事务。
不得不说,在此前辽东的战事中,赵匡胤实际掌控着大军以及一切军中事务,太子殿下宽和大度,敢于放手放权。
>但不得不说,这对太子的权威,是造成了一定伤害的。虽然是为了战争服务,为求军令通达,追求胜利,但战事既然结束,就得考虑其他因素了,最重要的,得顾忌太子以及皇帝的想法,可以肯定的是,军中密布着皇帝的眼线,对于那些情况,皇帝一定知道。
**觉悟很高的赵匡胤,当然明白这些道理,哪怕是杞人之忧,也得多想想,以免犯忌。因此,赵匡胤由大军统帅,转换成顾问一般的角色。
倒也有几分自在与逍遥,赵匡胤同几名亲近的将领,喝酒吃肉,或许于郊外冬猎,高怀德更有雅兴,除了骑马射箭,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