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太便宜,所以又补了几剑。
于华清的死肯定和宣平侯有关,大概率和八年前的承恩公谋反案有关联,或许只是因为于华清是宣平侯的儿子,又是颇被看重的大儿子,杀一个于华清是警告?是寻仇还是泄愤?ωωw.
……
宣平侯府,书房内。
宣平侯于盛文也在苦恼,当他看到熟悉的佩剑的时候,他脑海里闪现过的是十岁的齐铭的脸。
在他的认知里,承恩公府还活着的人只有齐铭。
随后又否认了,他还记得当时齐铭说的话,他不会记恨,也不会寻仇,况且他观那孩子面相也不像是长大了会杀人寻仇的,毕竟是他救的齐铭,还将其送出京城。
随后又忍不住想,万一齐铭逃亡途中发生了意外呢?人不是从头到尾都一成不变的,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意外迫使心态的转变。
于盛文想了又想,还是倾向于承恩公府除了齐铭,还有其他人侥幸活着。
经过八年休养生息回京蛰伏,因为记恨他当年未同意合作,后面袖手旁观未出手相救,所以掳走他的大儿子杀了泄愤吗?否则为何是于华清,为何凶器会是那把有特殊来历的剑?
是告诉他幸存的未亡人回来了?让他也尝一尝与家人阴阳两隔的痛苦滋味儿吗?这是他迟来的报复,却报复在了于华清身上。
因为于华清不会武功,是个纯纯的文人,哪怕是于华泉也能折腾两下,不至于悄无声息的就被掳走了。
对于于华清的死,于盛文说不难过是假的,起码是他寄有希望的长子,从小也倾注了很多心血在身上,一朝没了,数十年心血白费。
而华清房内的所作所为,于盛文略有所觉,虽不赞同,但左右于华清还知道遮掩,也颇为克制,于盛文便没有过问,只想着于华清是一时半会儿兴趣所在,不得趣儿了自然会改。
现在不用改了,直接没了。
想起那个尖着下巴,总是脸色苍白的下人。于盛文捏了捏眉心,他记得叫墨雨是吧?不用看他也能猜到衣服下的躯体是何种景象。
罢了,给笔银子放出府去吧,就当他这个做父亲的给于华清积点儿阴德。
“一念之差啊。”于盛文在书房里静坐,他当年就不应该把那几封信拆开看,也不应该还留到现在,当时看完就应该烧毁。
想起那几封信,于盛文站起来,来到博古架前,想将盒子里的信拿出来烧掉。没想到打开来一看,空的!
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