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勖急了,不住劝道:“还请大王坐镇临淮,遣骁将北上即可,若遇夏贼大队,再全师北上不迟。”
临淮县就在淮水附近,杨行密屯于此处,自然是安全的。高勖如此建议,摆明了不看好此番北上征战之事。
高勖是老人了,也是为他着想,意见不能不听。杨行密想了想,道:“那便遣拔山军北上。”
拔山军是拔山都发展而来,最初是七千孙儒降兵,后加入了三千淮军精壮,打散后混编,已有数年。在润、常等地,与据有两浙的钱镠部交锋多次,胜多负少,也是一支劲旅了,属于老杨手里的主力之一。
衙内军与之类似,六七千北归人,配了三四千淮军及招募的徐州武人,编制一万出头,常年在南方作战,曾与苏州刺史杨师厚联合作战,大败过顾全武部。也与庐州兵合作,数次攻入寿州,击败过朱景。
另有宁国、奉国二军,各有万人,和拔山、衙内一样,北归人混搭徐、淮旧军精锐,整编后上战场,曾配合田覠,大破昇州冯弘铎,又在太湖击败过浙西军,战绩也不俗。
当然老杨的心肝宝贝还是黑云长剑军。
黑云长剑军其实是两支部队,即黑云都和长剑都,最初有五千人,是从十余万孙儒降兵中精挑细选出来五千精兵。战力强横,军纪极差,凶残无比。杨行密有时候都觉得驾驭不住这支猛兽,与李罕之的兽兵是一路货色,不过老杨比李罕之有钱,手腕也更出色,能够收服这些人,稍稍约束住军纪,让他们卖命罢了。
黑云都是骑兵,两千五百余骑,柴再用为指挥使。长剑都六千余步卒,李简为指挥使。
这几支部队,加上有千余骑规模的云骑军,算是老杨的主力了,也是他能掌控的核心武装力量。东征西讨,压服各路诸侯,全赖于此。
拔山军指挥使袁桢接到命令后,没有丝毫犹豫,当天就带着车辆北上。
他们沿着汴水西岸行军,舟师携带粮草物资随行,直奔虹县而去。
二十五日,杨行密按捺不住,自领淮军主力两万余人北上,与拔山军保持着一天的距离。
盱眙镇将张训亦将兵数千渡河,随时援应。
一切仿佛又回到了历史上的那场清口大战:杨行密以三万北归人为主力,配属朱瑾、史俨、李承嗣的上万骑兵,外加一两万地方州县部队,对上朱全忠的八万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