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员,这件事就无限期搁置了,毕竟战争期间谈这事不合适。
「司马漕司该多出来走,其实这大漠景象,也挺有意思。」说话的是关北道都指挥使氏叔琮。
作为梁军降人,他能当上这个职务,不得不说是一场造化。但很多人不清楚这场造化是咋来的,很是纳闷。这小子在朱全忠帐下的排名也不靠前啊,怎么就被圣人看中了,当上了都指挥使,管理全道州兵。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禁军大将多多少少看不起州兵,也不太愿意来管理州兵。缺乏竞争,或许是氏叔琮上位的重要原因。
氏叔琮对这个职务非常珍惜。
没有赋闲过的人不知道歇下来的痛苦。平头百姓就盼着闲一些,轻松一些,但他们这种当过大将的人,平时前呼后拥,门庭若市,风光无比。可一旦赋闲在家、门可罗雀的时候,不知道有多痛苦。这种心理、地位上的落差,一般人很难接受得了。
因此,氏叔琮在过去一年多时间内,总体而言是非常卖力的。
他几乎每个月都要跑一个州,然后蹲在那里,狠狠操练军士,提高其技战术水平。
关北承平多年,曾经的州兵骨干被陆陆续续抽调走,剩下的人不说歪瓜裂枣吧,水平确实不咋地。氏叔琮上任后进行了大力整顿,他没有一点降将的那种小心翼翼,不合格的士兵滚出州兵队伍,不称职的军官或贬或裁,并大力提拔有能力的新锐军将,将全道三万州兵的风气狠狠扭转了一番。….当然,他这么做也是有代价的。
兵部官员数次上疏,言关北道有人举报氏叔琮任人唯亲,意图谋反。
这种级别的指控,老实说还是蛮吓人的。好在邵树德在听取听望司的奏报后,选择相信氏权琮,支持他大力整顿部伍——事实上他根本不相信一个梁军降将,能在关北龙兴之地造反,你在开玩笑?
邵树德的反应,让氏叔琮也有些意外,对这位新圣人的评价更高了一层,更加放心大胆地干了——虽然不知道是哪个人在举报老子,但全部狠狠操练就对了。
「氏都头,州兵汇集之后,还请约束部伍。」司马邺说道:「粮草转运之事,亦需贵部帮忙。」
「都是朝廷之事,谈不上帮不帮忙。」氏叔琮随口回道,目光却落在刚刚抵达的一队兵马身上。
这支一队轻装骑军,携长枪和骑弓,人数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