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避免了一次战斗。
上岸的人越来越多。
水手们将芦苇砍倒,捆扎成排,然后又找了一些树枝、灌木之类,铺在烂泥地上,生生填出了一条道路。
赵宗诲也趟着水上了岸。顾不得湿冷,他第一时间去督促营地的修建。
「渤海人还真是废物啊。」他四处看了看,脸上布满了笑意。
渤海在附近有两城,一曰大行城,一曰泊汋城。严格来说都在前唐时安东都护府的辖境内,在唐廷势力全面退出辽东后,渤海人将其占下,并修建通往属部小高丽国的驿路。
其实称属部也不是很准确。
小高丽国或者后高丽国的来源比较复杂。唐灭高句丽后尽迁其豪门及上户入中原。简单来说,把高句丽的精华迁走了,但并没有迁干净。
因为他们的不断反抗,安东都护府在平壤无法立足,于是慢慢后退,渐渐退到了辽西。
到了后来,唐廷干脆取消了汉官,直接用夷官进行羁縻统治。这个时候,各方见到了便宜,开始逐渐侵蚀唐廷留下的权力真空。
新罗了侵吞了浿水(大同江)以南区域,渤海国立国后,侵占了高句丽北部地区—这两个国家,吃下的都是高句丽尸体的一部分,主要发生在武则天时期。
而淇水以北、鸭绿江以南区域,名义上归唐廷,实际上基层已经失
控。不得已之下,武则天派高德武当安东都督,利用他高句丽王族后裔的身份,实行羁縻统治。但高德武私下里建国,「稍自国」,武则天没有办法,捏着鼻子认了。
到了中宗年间,高丽后国遣使入朝,唐廷便彻底采取了默认的态度,但明面上并不承认有这么一个国家存在。
安史之乱后,渤海国在辽东全面扩张,针对高丽后国进行了军事打击,将其变成了自己的属部,如同黑水靺鞨一样。
但高句丽人不断反抗,几次获得独立。唐宪宗元和年间,恰逢渤海国连续出了几个短命皇帝,局势混乱,高丽后国趁机摆脱统治,遣使入唐,「进乐器及乐工二部」。
而当渤海国朝政稳定之后,「南定新罗,北略诸部」,高丽后国就又一次被奴役了。这一次,渤海人没再给他们机会,直接改土归流,实行州县制度,虽然地方上可能仍是高句丽大族统治,但至少名义上不存在高丽国这个玩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