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赵策总算是到了国子监的门口。
拿着自己入读的文书,赵策便轻易的进入了国子监的大门。
明代的国子监作为大明最高学府,从洪武年初建立,一直发展到了现在。
虽然国子监的监生们成绩未必能比南直隶那边的能打,但也是个让人争得头破血流要进的地方。
那些勋戚人、京官之类的,家里一般也就一个名额能进来就读。
像洪武年间,以赵策知道的,这监生做官,还能进一些不错的工作单位。
就像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读书人,带领百姓死守阻挡明太宗靖难的铁铉,便是由国子监监生直接授官的。
至于其他的,赵策也不记得太多。
到了后面,做官的人,基本都是以科举的为贵。
这时候的监生,如果要做官,那是基本都分配不到什么好的职位了。
所以在里面就读的人,基本都是以国子监为跳板,日后要参加科举的。
监丞张淮见赵策来报到,直接核验了他的身份。
等到核验完后,他说道:“伯爷,你虽是朝廷刚册封的勋爵,但既然进了我们国子监,就该守国子监的规矩。”
“新生进监,需要先考试,按照你考试的成绩分堂肄业。”
简单的说,就是分班考试。
像府学有甲班乙班一样,这国子监也是有分班的。
就算赵策身上有一个爵位在身,那也是要考的。
毕竟国子监里最不缺的就是勋戚子弟。
虽然那些承了爵的勋贵,一般都会退学不再读书了,但要继续读下去,那也是要按照国子监的规矩来。
监丞张淮摆出讲师的态度来,简单解释了一下,便想让人带着赵策下去考试。
赵策却直接拱手道:“大人,学生有一事相求。”
监丞张淮听着赵策的话,心中一开始有些不喜。
这才刚报道,就有事情。
但是转念一想,这人依靠自己的努力得了爵位,还坚持到国子监里读书,想必是个有大志向的。
而且他为人有礼,自称为“学生”,也让张淮心中对他满意多了几分。
张淮说道:“什么事?”
赵策解释道:“我想走读,每日在家住宿,劳烦大人代为转达书信给祭酒大人。”
说着,拿出自己写好的书信。
张淮微微皱眉的接过他手中的信:“国子监不比你先前